直流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角位移 / 线位移的执行元件,核心优势是定位精准、响应快、无累积误差,无需编码器即可实现开环控制,广泛应用于 3D 打印机、自动化设备、医疗器械等场景。
直流步进电机的核心工作原理是 “电磁吸力交替驱动 + 磁阻最小原理”,通过控制绕组通断顺序,让转子按固定步距角逐步转动,实现精准定位。
一、核心工作逻辑
电机由定子(带绕组线圈)和转子(永磁体或导磁齿)组成。
定子绕组按相序(如 2 相、4 相)通入直流脉冲电流,产生交替变化的磁场。
转子会在电磁吸力或磁阻最小的作用下,转向磁场最强的位置,每接收一个脉冲就转动一个固定步距角(如 1.8°)。
连续输入脉冲时,转子持续转动,转速由脉冲频率决定,转动角度由脉冲数量决定。
二、不同类型电机的具体原理
1. 永磁式步进电机(转子为永磁体)
定子绕组通电流后产生极性磁场,与转子永磁体的 N/S 极相互吸引 / 排斥。
按固定顺序切换绕组通电状态,转子会跟随定子磁场逐步转动,步距角多为 1.8° 或 0.9°。
2. 反应式步进电机(转子无永磁体,为导磁齿)
绕组通电后,定子磁极产生磁场,转子导磁齿会转向磁阻最小的位置(与定子磁极对齐)。
交替切换通电相序,转子通过 “对齐 - 脱开 - 再对齐” 的循环逐步转动,步距角相对较大(如 1.5°)。
3. 混合式步进电机(结合两者优势)
转子含永磁体,定子和转子均有齿槽结构,利用电磁吸力和磁阻最小原理共同驱动。
力矩更大、运行更平稳,步距角可做到 0.9° 甚至更小,是目前最常用的类型。
三、关键补充
驱动器的作用:将控制信号(脉冲)转换为定子绕组的通断电流,还可通过 “细分功能” 细化步距角(如 16 细分后,1.8° 电机步距角变为 0.1125°),提升定位精度。
开环控制特性:无需编码器反馈,只要脉冲信号连续且匹配负载,就能精准转动,结构简单、成本低。